范国强,男,js金沙3983总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0余年,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收获了累累硕果。现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批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2015“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最美教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范国强教授被评为2018“河南最美教师”
未因行远忘初衷。范国强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村前村后满是庄稼、野花和一排排高大耸立的泡桐,打小他就爱看这些植物,他迷恋大自然的神奇,渴望知晓这些植物开花结果的奥秘。1980年,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河南农业大学(原河南农学院)林学系,一个16岁的小伙子,带着对植物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开启了精彩的大学生涯。
本科四年,范国强卯足干劲儿,踏踏实实读书、做实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东北林业大学,他仅用2年半的时间攻读了林学硕士。毕业后,他怀着那份对于河南林木难以割舍的情感,回到河南农业大学,又连续读了博士、博士后,决心为泡桐研究奉献一生。
范国强教授为js金沙3983总站师生作学术报告
俯首甘为孺子牛。从2007年起,范国强主动承担了大量教学任务,他不仅是博士、硕士生导师,还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尤为难得的是,范国强的科研成果,都是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取得的。在同行眼里,范国强是学术“大咖”;而在学生眼里,他是个严谨细致、亲切和蔼的老师。范国强注重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他平时要求学生要关注研究领域内最新的文章,每周看一篇最新文献。每周日上午9点,研究团队召开例会时,他的研究生们都要悉数参加,大家相互交流自己上一周的工作和学习体会,再制定出下一周的计划。
他的团队成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邓敏捷老师说:“范老师夜以继日的工作,办公室的灯至少亮到晚上10点钟。他对科研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而且他很包容,总是科研成果共享,肯接受年轻人意见,给年轻人成长的机会。”
“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成为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范国强的人生信念。
范国强教授手把手教学生
百苦不悔为科研。1993年,范国强一到农大就开始对泡桐丛枝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当时没有平台、没有资金、没有团队,面对来到的‘三无’之地,他从零做起,孤军奋战,从搭建科研平台、建立科研教学机制、招募科学助手等方面亲力亲为,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以办公室为家,来回在实验室、实验田、教室往返,穿梭成了“三点一线”。范国强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工作。每天5点多起床,不到7点就到单位,几乎一整天呆在办公室或实验室,为研究常吃住办公室,沙发都磨破了皮,拥有了“科研资料多、方便面多、换洗衣帽多”的“三多”称号。
在许多人眼中,林学专业是枯燥无味的,范国强却乐在其中,愿意付出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探索,20年如一日专注科研,实现了泡桐丛枝病防治等多项重大突破,成为了国内顶尖的专家教授,被称为“破解大地绿色密码的男人”。
破解绿色密码的“泡桐医者”
苦寒方得硕果累累。2010年,范国强团队的《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隔五年,范国强团队的《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又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此基础上,由范国强教授牵头制定的“四倍体泡桐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四倍体泡桐速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和“泡桐丛枝病防治技术规程”等林业行业标准在全国林业行业标准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了我国泡桐栽培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进程。以生命奏歌,歌曲必定是嘹亮的。从上世纪70年代蒋建平团队首次对泡桐属开展人工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到如今范国强团队的四倍体泡桐新品种,历经了近50年光阴。从四倍体泡桐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方向的确立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范国强和他的团队努力了19年。林木生长周期较长,所以实验周期也比普通作物长很多,这19年的时间足以让一株小树苗成为浓荫蔽日的栋梁之材,也让泡桐的研究积淀愈深,最终获奖乃是实至名归。
范国强及其研究团队的泡桐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项目的资助,他本人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得国家新品种保护权5个,省审泡桐优良新品种8个,制定发布国家林业行业标准3个、省地方标准5个,发表论文162篇(SCI论文51篇),出版著作5部。
40年前走进林学大门的青涩男生已然成为全国泡桐专家,范国强无悔地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因为那棵泡桐树和树下的孩子们是他一生的牵挂和梦想!
范国强教授参加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